校园春色亚洲色图_亚洲视频分类_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精品_麻豆一区区三区四区产品精品蜜桃

返回列表

作者:巨人電商

3種快樂,讓你明白刷抖音是怎么上癮的

POST TIME:2021-04-10

編輯導讀:刷抖音已經成為了人們最常做的休閑娛樂之一,不管是萌寵還是美食,或是搞笑,用戶總能在抖音上找到自己喜歡的視頻。為什么刷抖音會這么讓人上癮呢?針對這個問題,本文作者從三個方面進行解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經歷:卸載了抖音,下次又安裝上了;給自己限定只刷15分鐘,不知不覺看了2小時;本想看看有價值的內容,但聽到他們說教我又煩,還是喜歡不動腦子的娛樂視頻,但看完啥也沒記住,浪費時間,有毒…….

哎,我的意志力太差了!真的是這樣嗎?錯,這本質是潛意識和意志力的博弈!

一、我們為什么會對娛樂視頻上癮?

心理大師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說潛意識決定人的命運,而潛意識里隱藏著一個所有人都有的也是其他一切心理功能基礎的動機:追求快樂、逃避痛苦。

他認為這種心理動機在各種情況下都主導著人類的行為和思考,因為:

追求快樂本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所以做出追求行為時我們并不用去刻意的思考,它們都是潛意識的直接反應。就像身體不舒服,我們就會做出停下來的行動;夏天被蚊蟲叮咬,我們就會做出撓癢、涂清涼油等止癢的行為;看到桌子上的奶油蛋糕,我們就會開心的去吃。“快樂無意識”不像情緒一樣偶爾發生,它是一種生命中常在的力量,就像人渴了要喝水一樣,是一種本能,它總是力圖讓自己得到滿足。“快樂無意識”會自動驅使我們做一些有害行為,成癮、拖延、懶惰都是它的杰作。“快樂無意識”的力量遠大于意志力,所謂意志力堅強的人也只是看起來像是依靠意志力克服了快樂無意識的驅動,事實卻不是如此,我們的持續鍛煉身體更多取決的不是意志力,而是鍛煉帶來的愉悅和預期的快樂結果超過了肌肉酸痛的不悅。要改變“快樂無意識“帶來的成癮、拖延、懶惰等,僅有意志力是靠不住的,還要用“控制環境”、“運用想象”、“分配注意力”等多種手段。

所以,是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追求快樂,一直讓我們上癮,那快樂視頻到底有幾種了?

二、娛樂視頻拍什么,我們容易上癮?

首先我們來看下快樂公式:

反差感的重點是人或事物的屬性差異程度,通常是縱向比較之前記憶和當下的刺激;意外感的重點是預期方向對立,條件有2個,一是原來的方向,二是和原方向對立的方向;優越感的重點是橫向的社會比較,條件也有2個,一個是較差的你,一個較好的我。

既然他們都是我們追求快樂體驗的核心內容,下面我們來具體來看一下他們為什么能讓我們的大腦上癮?

進入鄰居家你聞到了一種特殊的氣味,但是幾分鐘以后你就不再聞到這種氣味了。跳入游泳池中,你感覺水太涼了,過了一會兒你會覺得水很舒服!

這些感知的過程都是感覺適應(sensory adaptation) ——我們對沒有變化的刺激的敏感性逐漸降低,即在持續感受某一個刺激后,我們的神經元會降低放電的頻率。

感覺適應雖然降低了我們對不變刺激的敏感性,但能提高我們對變化刺激的敏感性,比如男扮女的多余和毛毛姐,通過荒謬荒唐的扮相、夸張的表情和熟悉的動作、 令人回味深長的場景和事件,對不良的或愚蠢的行為進行揭露批評或搞笑,然后塑造了典型的反差形象。

所以,通過反差來制造娛樂和搞笑的手段通常是感官層面的模仿,正是這些滑稽的感官刺激,不斷打破感覺適應,才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注意和更大的吸引力。

且這些反差制造的新刺激是積極的,輕松的,我們能夠接受的,特別是這種新鮮的刺激還是我們熟悉記憶里的意外時,就更容易收獲我們的喜歡。

我們的大腦除了通過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 的加工方式來感覺(sensation) ,還會通過自上而下(top-down processing)的加工方式去知覺(perception),即根據我們的經驗和期望選擇和解釋某些事件和現象 。

而所有人的知覺活動總是建立在“知覺定勢”(perceptual set) 的基礎上的,所謂“知覺定勢”是指個體對某一特定知覺活動表現出的準備性心理傾向,這個“定勢”會對知覺對象作特定選擇的準備,尋找需要的信息,分出重要的特征,并最終做出比較和篩選。

比如“戒煙最容易了,我就戒過二百多次” ,就先制造了“容易”的知覺定勢,再打破并制造了和預期矛盾的結果“200多次”。

比如思文脫口秀的段子“男女間到底有沒有純真的友誼? 我覺得是有的,我和我老公就是”,就先制造了“男女(非夫妻間)有純粹友誼的定勢”,然后打破并制造了“夫妻間的純粹友誼”矛盾結果,這些反轉通過打破知覺定勢獲得了用戶的注意,更通過制造的自相矛盾引起了用戶的愉悅。

所以,通過反轉來制造娛樂和搞笑的手段通常是認知層面的矛盾,正是制造和我們預期矛盾的結果或在我們預期之外的合理結果,而最終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感覺。

視頻內容提供者給我們創造初始預期通常用兩種手段:

圖式基模,通過經驗形成概念或圖式,它們能夠幫助我們組織和解釋我們所不熟悉的信息;情境效應,即將某個刺激匹配到某個特定的情境,因為情境會幫我們形成期望,進而影響我們的知覺。

柏拉圖和他的子弟亞里士多德曾經提出過一個理論,每一個幽默的情境都有一個優勝者和一個失敗者,笑就是突然意識到自己比對方優越時的表現。

簡單來說,你看到別人出糗、尷尬的時候,會下意識地對比,發現自己“還不錯啊”進而產生優勝心理,就會笑了。這本質就是通過對A的相對剝奪實現B的相對滿意,也就是說,相對滿意 (relative gratification)是與參照群體相比 , 個體或群體對自身所處的有利地位的一種主觀感知。

最經典的就是之前趙本山的小品《賣拐》,通過對范偉的剝奪來實現觀眾的優越感而獲得喜劇效果。比如爆笑三江哥塑造的摳門的老公,就是經典的被剝奪形象,所以評論區里會看到“活寶”的評論,言下之意是我(評論者)絕對不可能是這種人。

所以,通過相對剝奪制造娛樂和搞笑的手段通常是真實的自嘲或風趣幽默的調侃,內容制造者就通過相對剝奪(relative deprivation) 來創作,而我們就通過相對滿意來快樂。

總之:

當看到反差信息的視頻時,我們會感覺不適應,會因為滑稽的模仿而喜歡當看到反轉內容的視頻時,我們會知覺不適應,會因為意外的矛盾而愉悅當看到相對剝奪的視頻時,我們會產生優越感,會因為嘲諷和調侃而很爽

也正因為我們大腦的這些認知模式,才使得這些內容更容易植入我們的記憶,并帶給我們快樂的體驗。

三、娛樂視頻怎么拍,我們容易上癮?

為什么我們會感覺不適應,會產生優越感?

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

在面對反差信息時,我們會用信息比較的方式來參與在面對反轉內容時,我們會用預期比較的方式來參與在面對相對剝奪時,我們會用參照比較的方式來參與

所以,娛樂視頻讓我們用比較的方式去參與體驗,包括適應刺激和不適應的刺激間的信息比較,初始預期和反轉結果的預期比較,自我和參照群體的參照比較。

反差信息比較,核心是差異屬性的維度要多,且每個內容和形式的沖突越大越好。

同樣是反差形式的翻唱,為何兩者的差距這么大?

無論是從視覺,聽覺,左邊的視頻都在更多維度上制造了反差,公式如下:

所以熟悉的刺激信號要容易監測到,意外的展現形式一定要有變化,熟悉和意外的沖突越大,比較的就越多,記憶的就越深刻,娛樂體驗就越強。

反轉預期比較,核心是先鋪墊觀點來制造預期,且這個預期是建立在知覺定勢的基礎上的,然后再打破預期,當結果不符合知覺定勢時,反轉的效果就產生了,公式如下:

比如當年加多寶的“對不起系列”,就是按照這3個步驟制造的經典反轉。

鋪墊觀點:對不起 (要道歉)制造預期:是我們無能(業績下滑?公司丑聞?領導有問題?)打破預期:賣涼茶可以,打官司不行(和之前的預期完全不同)

因為反轉的結構處理的很好,所以當年營銷的效果就很不錯,換做今天的抖音視頻也一樣。

視頻先通過男生的關心制造了女生被感動的情緒,當用戶跟隨著視頻的進度逐步預期男生會采取哪些日常的暖心行動時,男生卻沙雕式的敲斷了女生高跟鞋的鞋跟,進而制造了女生憤怒的情緒,實現了情緒的反轉和獨特的記憶。

相對剝奪的參照比較,通常用自嘲播主自己或諷刺某類人群的方式來制造剝奪,并給我們帶來相對滿意,所以公式如下:

綜上所述,我們之所以喜歡刷抖音看段子,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潛意識都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的,這是本能沒辦法。而當抖音播主不斷給我制造有反差,有反轉,有剝奪的內容時,我們不斷體驗著快樂,愉悅和優越,是不是正好進入了一個循環,所以不上癮才怪?

娛樂短視頻的上癮機制有3個核心元素:

潛意識本能就追求快樂播主創造的內容有反差,有反轉,有剝奪用戶體驗有快樂感,有愉悅感,有優越感

本文由 @萱叔168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中西区| 克山县| 仲巴县| 祁连县| 平乐县| 太原市| 夏津县| 富民县| 江门市| 肃南| 修武县| 屏东市| 芜湖市| 湖北省| 泰顺县| 大丰市| 桦川县| 沁阳市| 普宁市| 买车| 通河县| 方山县| 龙胜| 德钦县| 寿光市| 贵德县| 云林县| 栾城县| 利辛县| 红河县| 双江| 祁门县| 宁海县| 五指山市| 泸定县| 祁连县| 广平县| 甘孜县| 花莲市| 沂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