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創新,不斷健全金融創新機制。只有創新才能發展。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對廊坊市銀行業的影響,廊坊金融業高舉金融創新”這面大旗,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各項宏觀經濟、金融政策,有條不紊地推進全市銀行業的金融創新工作。早在2007年,廊坊金融系統就成立了廊坊市銀行業金融創新工作領導委員會”,各銀行業機構也相繼成立了各自的金融創新領導小組,健全金融創新機制,以調動員工創新的積極性為目標,積極探索建立風險與利益相對應的激勵機制,努力培育金融創新文化,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實際創新能力。
理念創新,全力優化全市金融生態環境。優良的金融生態環境是一個城市快速發展的形象名片。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工作, 相繼出臺《關于加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并開展了扎實有效的工作。建立黑名單”機制、不良貸款通報”機制、金融生態環境評價”機制,優化金融生態環境;構建金融信用生態體系,制定《廊坊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多個文件,將建設金融生態環境列為重要內容,對達到不同等級的企業和個人在金融機構信貸營銷上給予不同的獎懲優惠政策;制定《廊坊市農戶信用評價辦法》,開展了信用村、信用戶評選活動,到2009年末廊坊市農戶貸款余額達93億元。
機構創新,努力做大做強廊坊金融業。2007年,廊坊市政府批準通過《廊坊市金融產業三年發展規劃》,經過三年的努力,廊坊金融業不斷發展壯大。現有金融機構綜合實力普遍增強。廊坊銀行引進戰略投資者成功實現更名,并實現了跨區經營。光大銀行和河北銀行在廊坊設立分支機構工作進入籌建階段。截至2009年末,全市匯集了政策性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地方法人銀行,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8大類,655家金融機構,金融從業人員近萬人。新型金融機構發展迅猛。2006年廊坊率先成立了河北省第一家小額貸款公司——萬利通”小額貸款公司。到2010年3月末,廊坊市共有小額貸款公司35家,注冊資金已達21.2億元,有效支持了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發展。同時,村鎮銀行已成功引入廊坊,廊坊銀行作為主發起人的香河益民村鎮銀行正在籌建。廣州農村商業銀行、招商銀行、鄂爾多斯商業銀行等擬在我市設立村鎮銀行。金融后臺服務基地一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預計今年7月份金融后臺服務創業大廈、數據處理中心、呼叫中心將竣工投入使用。目前,已與標旗華融簽訂金融后臺服務呼叫中心6000個座席項目;與紐約外包世界博覽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產品創新,滿足全市經濟發展需求。廊坊金融機構以適應日益多元化的客戶需求為宗旨,以超前的產品創新意識,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信貸產品創新活動。農村信用社針對廊坊地區客戶需求,推出9大系列,30多種信貸產品。廊坊銀行產品創新更是邁出堅實步伐,成功上線本票業務處理系統;順利完成銀行卡系統升級改造;推出了銀團貸款業務和信貸資產轉讓業務。2007年至2009年,全市金融機構開發的融資產品共計850余個。
服務創新,優質高效服務客戶。全市銀行業始終將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作為應對日趨激烈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不斷提高主動營銷的意識。了解每個企業經營情況、管理水平、老板素質、誠信記錄、市場環境;研究分析每個企業的成長性、生命力與合作前景,進而綜合各方面情況,建立詳細的企業資料庫,不斷提高客戶群的整體檔次,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機制。各銀行業機構變原來坐等客戶上門為上門積極營銷,大大縮短客戶業務辦理時間,方便客戶;開辟綠色通道,減少審批環節,為客戶贏得時間。加大企業授信力度,縮短企業用信等候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