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牛飲料可謂是國人耳熟能詳的功能型飲品,陪伴許多人度過加班的深夜。但近期的一項商標歸屬的判決結果很可能讓這份記憶不再屬于中國。
終審結果已出 中國紅牛并為“認輸”
2021年1月5日,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國天絲”)發布聲明稱,最高院終審駁回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紅牛”)的上訴,堅持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9年11月25日做出的一審判決。這也意味著,這場商標歸屬爭奪戰的勝利方為泰國天絲,中國紅牛將有可能徹底失去在中國使用紅牛系列商標、售賣紅牛系列產品的權利。
對于這個結果,中國紅牛表示不會就此放棄,將繼續準備相關的材料,通過一切可能之法律救濟途徑,如申請再審或提出抗訴,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從曾經的合作無間 到如今的“對簿公堂”
中國紅牛其實是泰國天絲、泰國紅牛和華彬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1995年12月成立。當時,泰國天絲將紅牛系列商標的使用權授予中國紅牛,允許其在中國使用紅牛商標銷售系列產品。
在雙方關系的“蜜月期”,出于情感和信任等原因,并未針對爭議商標做出明確的歸屬劃分,反而簽署了許多模糊的使用許可。這也成為了后續雙方爆發商標歸屬爭議的原因之一。
但到了2016年10月,雙方商標的許可合同到期,天絲集團內部管理層也出現了更新換代,因此決定不再授權合資公司使用紅牛商標。甚至在2018年,泰國天絲提出要求,令合資公司中國紅牛強制清算。好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了臺方申請清算的訴求,但在金罐紅牛商標的歸屬問題上,認為涉案的十七枚“紅牛系列商標”均在天絲公司名下且處于有效狀態。
終審判決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
根據二審判決書顯示,泰國天絲對紅牛飲料配方、工藝和商標的提供是有期限的授權而非轉讓,因此商標的控制權是泰國天絲所有。
而從雙方履約的情況來看,中國紅牛此前并未對商標歸屬有過異議,反而向泰國天絲方支付了商標許可費,認可了對方的商標權。
因此,最高法院認為,中國紅牛有關商標歸屬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予以駁回。
提前立好圍墻 切莫亡羊補牢
該案當中,中國紅牛一再失利,一方面苦于缺少能夠支撐其立場的事實證據和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則是雙方過去并未對商標歸屬有過清晰明確的商議或合同。這也提醒了眾商家,要及時對商標予以注冊和認證,將防護墻早早立起來,或許可以避免未來的一場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