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位置 : 首頁 電商百科 一個傳統企業的“觸電之旅”(市場星報采訪詹氏及殼殼果文章)
每年9月,懸崖峭壁上總會出現一批扛著竹竿的工人,他們將核桃打下來送到加工廠,經過去皮、曬干等一系列步驟后,做成人們喜愛的堅果。在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這些堅果不僅送進了安徽市民的家中,今年還把產品大范圍推向全國。
而推向全國的“武器”就是電子商務,傳統企業是如何“觸網”電子商務的?在發展道路上又經歷了怎樣的“轉身”?
5年內的3次“變身”
“5年前,堅果生產企業進商超可以用風風火火來形容。”安徽詹氏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章燎原透露,當眾多企業盯上商超這個平臺時,企業卻看到了資金對這種經銷方式的“束縛”。
章燎原為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商超里,付款有60天的時間差,也就是說,做1個億的業務通常需要6000萬以上的流動資金去推動,于是,他將目光移到連鎖經營上,“企業回籠資金快,2000萬的流動資金就可以做到1億的銷售規模,資金周轉率明顯加快。”
對于今年橫在中小企業面前的難題之一“錢荒”,詹氏食品并沒有遭遇太多的困難。而且在今年1月1日,它的互聯網直營品牌“殼殼果”成功上線,“觸網”電子商務,又實現了一次“轉型”。
章燎原介紹,今年年初到現在,線下的詹氏食品銷售額達到1.5億,而上線不到一年的“殼殼果”銷售收入則實現了0到1800萬的突破。
成本-品牌-售價的良性循環
其實,不少中小企業在今年以來遭遇的“成本劫”,在詹氏食品也有反映,但跟其他企業抬高售價、忽略品牌推廣的惡性循環不同,章燎原坦言成本壓力“倒逼”企業將品牌盡快打出去。
“成本高,售價自然高;要想價格賣得高,除了品質上下功夫外,還要把詹氏變成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章燎原告訴記者,一個品牌去運營全國市場耗時、耗力,而電子商務則突破時間差和地域差。
章燎原說,這是電子商務的魅力,也是企業對品牌的運營方式,“詹氏帶點安徽特色,于是在線上,我們叫殼殼果,聽上去有點小資和時尚,對這個扎根在安徽的堅果品牌,我們正一步步將它推向全國市場。”
電子商務將成企業“基本功”
“電子商務最大功能是方便快捷,或許會成為未來消費者購物不可或缺的途徑。”章燎原表示,3~5年后,每個企業或多或少都會參與到電子商務中來,而食品行業適合發展電子商務,“將最新鮮的食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拋去中間繁瑣的代理渠道和商超終端。”
對于電子商務的“探路者”來說,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但對于占比很大的傳統企業來說,章燎原建議,企業最好學學電子商務這個“基本功”,在握有品牌、管理等經驗的基礎上,學點電子商務,很快就能在眾多的電子商務公司中脫穎而出。
殼殼果,誕生不到1年,銷售收入1800萬,而記者了解到,3年之內,銷售收入預計能達到1.2億,實現傳統企業10年上億的目標,這也是傳統企業“試水”電子商務的夢想。
市場星報記者:沈娟娟
上一篇: 上一篇:專業提供2011年證卷從業資格大案Q:1359529995
下一篇: 下一篇:網店經營之用旺旺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