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已經將市、區一級政府部門的非緊急業務服務熱線整合到“12345”,無論是向市長、區長反映訴求,還是日常城市管理、消費者權益的疑難或辦理咨詢投訴,抑或對政府部門的不滿投訴都能撥打“12345”。呼叫中心386個坐席統一接聽,以往政府熱線難打通的情況不再,接通率達到98%。
昨日,市人大代表集中視察廣州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行政審批“集中服務”改革工作。市政務管理辦公室主任鄭漢林介紹,到2016年年底,廣州市的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事項將全部集中到市、區、街(鎮)政府服務中心和社區(村)公共服務站。對于簡化商事登記制度后,1元即可注冊公司當老板帶來的容易產生騙子問題,政務辦正協調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一旦發現企業違規,馬上在網上平臺予以公布。
上半年話務量150萬 八成多話務員可解決
原本廣州光是市、區一級政府部門就有70多條對外服務熱線,不要說老百姓搞不清楚,內部人員也沒幾個搞得清。過去如“12333”等熱線非常難打通,接通率不到30%,經過整合后的“12345”熱線共有500多名話務員,接聽率在98%以上,改變以往熱線電話“難接通”的局面。
“現在打電話容易了,老百姓的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還需要進一步深化。” 鄭漢林說。今年上半年,廣州“12345”熱線話務量超過150萬個,85%左右是咨詢服務,話務員可以處理完畢。剩下的要轉到相關部門處理,過去不時出現的因部門職能劃分不清晰造成的“踢皮球”情況也有辦法解決,市法制辦、市編辦、市政務辦“三辦”聯手當裁判派單,保證每張單都能得到處理。未來“110”的部分非緊急事務也可能轉到“12345”。
廣州市人大代表劉鳳娥提出:“一些重點區域能不能設立一些政務中心。在琶洲,騰訊、阿里巴巴等大企業入駐,重點打造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希望能夠盡快實現業務下沉,大企業需要的服務特別多。”
鄭漢林透露,國際金融城的政務服務分中心已經成立,空港經濟區也將成立政務服務分中心,琶洲政務服務分中心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操作狀態,接下來將實現市區聯動,為企業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