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3日工信部給15家企業頒發虛擬運營商牌照已經過去了一個周,包括小米、京東、阿里、迪信通和蝸牛在內的15家企業歷經了5年的發展終于拿到了虛擬運營商的牌照。隨著小米在拿到牌照之后為小米流量吃到飽卡的新聞造勢,一時間很多人都知道小米也要推年輕人的第一張流量卡了,似乎由小米、阿里等一向先進價廉的企業將會像手機行業一樣拉低電信行業的基本消費。
新加入戰場的競爭者們
在很多人眼中虛擬運營商的正式合法化意味著移動聯通和電信的壟斷地位的終結,人們更容易用上便宜的手機流量套餐了,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么?實際上虛擬運營商還面臨著下面這四大問題,有的能解決,有的根本解決不了,在真正解決完畢之前,虛擬運營商終結移動聯通的霸主地位還是癡人說夢。
一、虛擬運營商沒有網站設施,只是二道販子
如果把流量當作產品的話,移動聯通和電信就是基礎運營商,負責生產和銷售流量賺取用戶費用,而虛擬運營商只不過是從移動聯通大批量批發進貨之后再轉賣給用戶而已,整個過程中虛擬運營商扮演的只是小商販的角色,沒有獨特的技術含量,也沒有行業壁壘,唯一關鍵的點就是優惠的套餐價格,以吸引用戶。
虛擬運營商沒有技術壁壘
從這個角度來說虛擬運營商其實并沒有核心的技術,不需要搭建基站和網絡基礎設施,只是販賣移動聯通流量而已。
二、虛擬運營商更便宜嗎?批發轉零售
虛擬運營商相當于大批量批發移動和聯通的流量,然后低價轉賣給客戶,這個過程中其實就是一個批發轉零售的過程,目前看來第一波虛擬運營商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給出了優惠的價格,相比之下讓人覺得虛擬運營商遠比運營商更便宜,但是實際上虛擬運營商在價格方面并沒有太多優勢,畢竟如果虛擬運營商的措施切實影響到移動聯通的收入之后,移動聯通可以很容易得變換價格策略與之競爭。
聯通本身的價格就很實惠
三、虛擬運營商的用戶魚龍混雜,但是明顯騷擾電話更多,更容易被拒接
虛擬運營商的注冊和開卡使用線上方式,在審查上相比較移動聯通營業廳動輒需要本人到場的辦理方式來說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因此虛擬運營商也成為了詐騙、銷售、保險和騷擾電話的最佳選擇。某些犯罪團伙通過買通虛擬運營商賬號管理人員的身份大批量申請和保持虛擬電話卡,用于廣告推銷和詐騙,這也是虛擬運營商開頭的170號碼最容易被認定為騷擾電話的原因。
虛擬運營商賬號可能成為騷擾賬號
四、虛擬運營商的補卡和銷戶回歸原型
虛擬運營商采用網上售卡和快遞的方式發放新卡,但是當用戶丟失卡片需要補卡或者銷戶時,由于業務流程復雜,用戶轉一圈之后發現還是回到了虛擬電話卡基于的移動或者聯通營業廳中,這個過程中由于缺乏基礎設施和營業廳,用戶最終還是要回到移動聯通和電信營業廳辦理業務,這對于虛擬運營商獨立品牌的建立是十分不利的。
五、虛擬運營商與最新潮和最先進的技術無關
由于虛擬運營商是批發和零售來自移動聯通的流量,在技術上來說一般屬于比較穩定和略顯落后的當代技術,而此時移動聯通針對5G大張旗鼓的測試,以及后期準備籌建的5G體驗地區和服務都與虛擬運營商毫無關系,這對于不掌握通信行業核心技術的虛擬運營商尷尬不已。
5G是移動聯通和電信的殺手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