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12月31日電(記者鄧華寧、陳剛)2009年,外商將在中國內地新增投資的30%投給了江蘇。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刺激下,這個省6大新興產業高速增長、沿海開發高歌猛進、蘇南產業加速北移,成為中國經濟中的三大亮點。全省可望實現GDP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顯示出旺盛活力。
6大新興產業異軍突起
2009年,江蘇人常常提及這些得意之筆:光伏產業規模居全國首位,太陽能電池產量占全國的70%、占世界總產量的23%以上,電池轉換效率居世界前列;沿海地區建成、在建近100萬千瓦風電場,風電整機制造能力達100萬千瓦;軟件產業規模占全國近17%;國內首個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在無錫開建。
2009年,江蘇省編制了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環保、軟件和服務外包、傳感網這6大新興產業的發展規劃,從政策上極力支持。這些產業果然全線飄紅,銷售收入近1.5萬億元,其中新能源、新醫藥、軟件服務業產值分別增長60%、30%、30%,新材料、環保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0%,均高于工業平均增速,成為江蘇經濟強勁的增長點。
同時,全省加快建設南京軟件服務外包基地、昆山液晶顯示基地、無錫微電子基地、泰州生物醫藥基地、連云港新材料基地、常州輸變電基地等一批特色產業基地,使這些新興產業加速系統化、集成化、規模化、產業化,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成為江蘇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之星”。
江蘇省發改委副主任曲福田對記者說,江蘇經濟粗放型發展的特征長期以來都比較明顯,如果沒有金融危機的倒逼”,江蘇經濟轉型升級肯定不會這么快。在這一輪全球經濟衰退中,江蘇6大新興產業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進一步顯示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正確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