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獲悉,為服務上海兩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打造服務業發展環境,上海已經在浦東新區開展鼓勵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發展政策試點工作,符合條件企業將享受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一系列優惠。 政策和軟環境兼備
浦東新區新政明確,支持從事軟件研發及服務、產品技術研發及工業設計服務、信息技術研發及外包服務、技術性業務流程外包服務等業務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發展。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對符合條件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按不超過企業工資總額8%的比例據實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對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收入免征營業稅。
昨天,一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上海兩個中心建設意在打造現代服務業,這就需要配套的環境。“要有宏觀政策環境吸引企業來落戶,只有吸引足夠多的產業聚集才能形成中心。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都不是孤立的,比如印度發展軟件外包,很多銀行的呼叫中心都設在印度。”
這位人士還強調,除了宏觀政策吸引企業落戶外,還需要配套的軟環境,需要政策吸引人才,同時配套信息流一定要到位。這位人士拿倫敦作為全球的物流中心與上海爭做國際航運中心作比較。“倫敦每年的貨運運輸量只有上海的一半,但是全球各大物流公司都在倫敦去做交易,這是軟環境吸引人,環境便利、信息流服務到位,這就是上海需要完善的。”
兩化融合寄予厚望
國務院昨天常務會議還認為,目前上海正處于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發揮先進制造業優勢,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以服務業發展帶動先進制造業的更大發展。這也是針對上海實際情況給出的“兩化融合”建議。
據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工信部對上海兩化融合頗為看重,希望上海能夠成為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典范。據記者了解,國家提出“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戰略后,工信部日前批準上海作為全國兩化融合試點城市。
除了宏觀政策支持外,上海今年將著重打造打造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包括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所需要的軟環境。上海今年會繼續提升城市、園區、行業的信息化水平,打造信息上海、數字工廠和數字園區,更早實現兩化融合。
據了解,上海數字園區具體規劃則要提升重要產業園區、服務外包園區、創意園區的信息化規劃,開展園區管理、生產服務、物流配送、產品營銷方面的網絡化試點改造,助力園區提升產業能級。上海今年計劃完成1-2個示范性信息化園區,比如南匯臨港產業園區、長興造船基地,張江產業園區等信息化建設。
“兩個中心”備案
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提出,“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即“一個龍頭、三個中心”。
1996年1月國務院正式對外宣布,要建設以上海為中心、以江浙為兩翼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2001年國務院批準上海未來20年發展城市總體規劃,進一步明確把上海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
2004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指出,“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06年1月17日國家發改委批復上海市政府上報的試點方案,以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為載體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
2007年5月24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在中共上海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今后五年上海“四個中心”建設必須取得突破性進展。到2010年,以新型產業體系為有力支撐的國際經濟中心建設要取得重要成果,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要取得重大進展,國際貿易中心建設要取得顯著成效,國際航運中心建設要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國際競爭力要明顯提高。
2008年7月溫家寶總理在上海調研時特別指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主要靠上海自身的努力,同時國家也要給予必要的支持,國務院將出臺一個政策性文件。
2008年7月20日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中共上海九屆市委四次全會指出,必須加快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在金融業、航運業、信息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等方面取得突破。
2008年12月17日俞正聲在改革開放30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上海市“四個率先”、“四個中心”是中央對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發展的目標和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