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4-86177077
9:00-17:00(工作日)
作為全球擁有逾3.5萬多員工的印度第二大軟件公司,Infosys在中國的影響力遠比不上微軟和IBM,但就在2004年的10月,它在美國《商業周刊》"信息技術100強"排名中,位列微軟和戴爾之前。 在2月27日北京"中印軟件產業合作高峰會"上作為印方企業代表的Infosys,表達了其強烈的和中國企業合作的愿望。 次日下午,Infosys全球CEO林德茂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這位華人CEO向記者講述了這個印度軟件公司的中國心思。 "我們需要第二批人才" 《21世紀》:中印企業一直在講合作,但Infosys或者是印度其他的企業,它們為什么一定要進入中國?林德茂:各個公司出發點不一樣,有的公司是有客戶需求,有的想來看看中國市場。就Infosys的話,第一個看中的是中國和東南亞市場,市場是賺錢的前提,同時我們看到中國的人才。我們之前已經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國家做了兩到三年的觀察和調查,從資源、質量到成本,整個產業鏈都調查過,結論是中國是最有優勢和潛力的。軟件行業需要人才,目前印度雖然人才是有的,但到了某個時候,應該需要第二批人,所以我們需要提前準備資源。這是發展的要求,中國在這方面無疑有優勢。所以,人才和市場是我們看中的。 另外,中國最大的潛力在技術端,現在客戶不再看你是否能夠幫我維護軟件,而是長期的合作,你的技術基礎是前提。"人力"節省成本是軟件外包的第一步的話,第二步就是技術角度,當改進高端技術環境,能夠幫助客戶重新改造、重組它應用軟件的時候,那才是真正外包企業追逐的長期目標。 《21世紀》:但中印企業具體怎樣合作,這是大家很關心的問題。 林德茂:就Infosys來看,目前比較短的時間里,談不上很具體密集的合作。我在昨天會議的發言里,沒有提到業務上怎樣互相來互補,因為今天中國企業還幫助不了我們,具體在中國做業務,我們目前還沒辦法和中國企業配合,所以從業務上,我們短期很難達到互相幫助的地方。 現在短期內,可以把我們公司的培訓機制、培養人才的經驗,以及怎么在學校培養人才的一些方式方法,跟國內的學校、培訓機構互相交流。2月29日我就會去清華,我們公司和高校有計劃,只要學校和學生有意愿,他們可以申請去印度進行軟件開發培訓,所有費用由我們承擔。清華已經派過了,效果很好,所以他們堅持讓我們再來做一次宣傳。我們有意把我們的培訓方案,能夠在學校升溫,比如可以請老師、教授到我們公司做研究工作。如果能在教育的過程中,把我們公司的需求、人才改進的話,這些人畢業后很快就能得到我們公司的工作機會,我們不能講對某個企業具體怎么合作,但我們會尋求合作伙伴,但現在我們還不夠成熟,我們公司在中國歷史還不夠深,等我們站穩了,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21世紀》:除了剛才你談到在人才領域可以合作,還有其他方面嗎?林德茂:我看目前"中印合作"還在萌芽階段。但至少口號喊出來了,大家就會去思考,會去發揮想象力,就會創造出更多的合作空間和機會。 如何成為軟件外包大王 《21世紀》:Infosys公司是怎么成為印度第二大軟件公司的?林德茂:印度所有的軟件外包公司,起家都是25年前,那時候的契機在美國,當時的軟件公司人才有限,基本上每個員工一年加上紅利,公司要支付十幾萬美金,所以公司都在縮減預算。這個時候,印度公司走進美國市場提供人才。一個印度員工的開銷差不多是美國員工的三分之一。在這個條件下,Infosys和很多其他印度軟件企業,都開始派遣軟件工程師到美國。當時很多美國公司都用了Infosys的人才。經過一段時間,美國公司培養了大量的工程師,后來他們對成本的追求更加嚴峻,在預算更加緊縮的前提下,很多公司就考慮放棄自己做,干脆外包到印度去做。這是印度軟件公司起家的一個最大因素,就在這里他們開始蓬勃發展。1981年,現Infosys董事局主席穆爾蒂先生與另外六位同事一起,集資1000美元在印度普那創辦了Infosys公司,是一個股份制的民營公司。1999年,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是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印度公司。1990年代開始做外包,公司一直在進步,2000年時發展最快。 2000年,"千年蟲"病毒發作的那段時間,美國軟件人才更緊縮和稀缺,因為所有的大小企業,都要修改他們的軟件去解決"千年蟲"的問題。因為Infosys涉足客戶公司的各個領域和項目,所有公司、所有跟IT有關的業務都參與進來,經過這個波動,它就有了更多契機,所以2000年之后,Infosys發展非常迅速。而Infosys剛剛1月發布財報,上季度利潤增長達52%。 《21世紀》:Infosys主要的業務和客戶情況如何? 林德茂:Infosys的客戶涉及全球,主要在歐美市場;業務涉足金融、保險、教育、制造業,只要能想到的都有了,包括航空、快遞各行各業。我們有400多家全球的客戶,全球有將近3萬多個工程師天天在做事,應該說所有ERP市場我們都有在做。當然,金融、保險和制造業占最大的份額。 《21世紀》:Infosys成長20多年中,有沒有特別成功的一個案例? 林德茂:應該說我們沒有一個特別突出和成功的案例,因為在我們觀點里,客戶不是一朝一夕的,一旦和我們合作之后,關系將永遠持續下去;不是做完一個項目之后就結束了,我們的成長是一個很平穩的過程,一點一點、一步一步的。不是說今天抓一個大單子就賺了,也許一開始是五個人幫客戶做,第二年變成五六十人,再后來100多人到上千人。 Infosys的成長不是某一天拿個大單子,就把客戶綁成一個伙伴管理,我們的企業成長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沒有說抓住一個大單子就造成我的企業增長,不會的。 《21世紀》:Infosys在全球的35000個員工是怎么分布的? 林德茂:大概3萬人在印度,開發的大本營建在印度,我們在前臺的人很少。在外面銷售的前端員工都是從印度派到客戶那里去,有的去解決問題,有的去談需求、規劃或設計,我們專門有一部分員工,他們把前端事情做好,交到后面工廠來做。 《21世紀》:作為中國人在印度公司當CEO,Infosys和您本人的目標是什么? 林德茂:作為Infosys公司,第一當然想在中國成為一個本土化公司,要在中國生根,不是說今天我們要占領市場,明天可能就離開了,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長期行為;第二,Infosys的市場策略很明確,除了要進入中國市場之外,同時是幫助中國市場走向國際化,中國沒有一個真正國際化的軟件公司,也缺乏完全國際化的人才,因為它有這個渠道和能力,所以能幫助中國企業,在中國培養走向國際化的人才。 我個人在軟件行業輾轉快30年,希望幫中國人做一些事情,比如回國培養一些人才,恰巧跟Infosys談的時候,他們的理念和我完全吻合。我加入Infosys到目前,完全是按照原計劃在進行,客戶對我們的做法和策略也都認同。 兩年內中國做到2000人 《21世紀》:印度軟件外包企業在流程管理和質量控制方面非常具有優勢,Infosys具體有什么經驗可供中國企業借鑒? 林德茂:就是一個規范化,把公司的管理按照國際的標準CMM認證做,這個CMM認證非常有效,全球通過CMM5認證的企業,印度占65%,而中國只有幾家。軟件開發過程中每一個環節按照這個模式按部就班,一個都不能少,嚴格控制管理的流程。每一步都不能跳過或者省略,每一個流程環節都很重要,這樣即使任何一個開發環節上的人走了或者離開公司,馬上其他人就能順利接上,不會有任何斷層,因為流程的嚴格保證了每一個開發步驟都有跡可循、有底可查。 《21世紀》:未來一兩年Infosys在中國的公司戰略運營或者市場規劃方面有什么計劃? 林德茂:未來一兩年,我們在中國成立的公司的主要業務對象還是些跨國企業,但同時我們也幫助一些國內企業。 首先我們要比單純印度企業多做一件事,就是當跨國企業走近中國市場,由我們本土化的中國公司來為客戶服務; 第二,我們要尋找中國有意成為跨國公司的企業,Infosys為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起點,和他們配合,幫助他們利用中國和Infosys全球的資源,實現國際化; 第三,我們要幫助中國的企業把本土化IT做的更好。 從人員發展的話,我們目標是未來18個月到24個月,Infosys在中國要發展成2000人的隊伍。還是重點開拓外包的傳統領域,比如制造業、銀行、保險金融業。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小 晏)
標簽:隴南 宜賓 廣東 那曲 南充 那曲 曲靖 廈門
上一篇:海外外包:不僅僅是節約成本的問題
下一篇:印度商業流程外包(BPO)的現狀和做法
Copyright ? 1999-2012 誠信 合法 規范的巨人網絡通訊始建于2005年
蘇ICP備15040257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