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卡訊:最近關于工業互聯網的新名詞不斷,“德國工業4.0”“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這些都是圍繞著工業快速發展而出現的。由此可見工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那么到底什么是工業互聯網呢?下面小編帶大家一起去了解它。
首先“知其人先聞其名”,工業互聯網顧名思義是工業與互聯網相結合的產物。具體官方定義為:工業互聯網是鏈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是互聯網從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拓展的核心載體。簡單的來說就是:工業互聯網就是把人、數據和機器相結合起來。
既然工業互聯網是相結合的產物,那么“數據”流動起來才是它的核心關鍵。具體來說,單個節點,非數字化,沒有網絡,它就是孤島,是“死”的。隨著傳感器等數據采集技術的升級,節點開始產生數據,有了“生命”。與此同時,通信技術已在不斷升級,像血管和神經一樣,幫助無數孤立的節點,交換數據、共享數據。最后,這些數據流會到達云端,借助云計算、大數據這些信息技術升級的產物,產生價值。如此一來,所有節點就形成一個系統,一個更強大和完整的“生命體”。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通常將工業互聯網稱為“工業技術革命”和“ICT(信息通信)技術革命”相結合的產物。由此可以看出工業互聯網既是一張網絡,也是一個平臺,更是一個系統,實現了工業生產過程所有要素的泛在連接和整合。
人工智能又和工業互聯網有什么關系呢?
其實,早在十幾年前,我們玩紅警,選擇和電腦對戰,不就是在和人工智能對戰嗎?只不過那個時候的人工智能,還只是很初級很“弱智”的智能,它只是按照游戲開發者設定的固定程序流程,先造什么,再造什么,最后來攻擊你。
如今的人工智能,學習速度更快,算法更先進,變成了阿爾法狗,你想打贏它,幾乎是不可能了。
我們將人工智能引入工業制造,其實就是讓人工智能作為我們的代理人,幫助我們管理工廠,管理整個制造生產流程,甚至包括采購、物流和銷售流程。
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演進,工業互聯網這個系統將會實現工況自感知、工藝自學習、裝備自執行、系統自組織。
這個,就是智能制造的最高境界。
工業互聯網和5G
5G和工業互聯網之間的關系,主要集中在接入層。
高連接速率、超低網絡延時、海量終端接入、高可靠性,都是5G所具備的優點。這些優點,將非常有利于5G替代現有的廠區物聯網通信技術,尤其是Wi-Fi,藍牙等短距離通信技術。
一些以往受限于網絡接入而不能實現的場景,在5G的加持下,都變得可行。
例如,高精度機械臂加工。如果采用5G對機械臂進行遠程控制,時延將縮短到1ms,可以很好地滿足加工精度的要求。
數據是雙向流動的,形成了一個整體。
說來說去,就是數字化、信息流,然后從數據中挖掘價值。
我國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國,擁有最全的制造業門類,如果抓住“工業互聯網”的機會,那么我們的生產效率就會有一個不小的提升,據說在全球,即使5個行業(鐵路、航空、醫療、電力、石油天然氣)生產效率提效1%,就可在未來15年為世界貢獻2760億美元增長。GE也認為,即使工業互聯網讓中國的特定行業生產率和能源效率提高1%,它也有潛力讓中國的航空、電力、鐵路、醫療、石油行業在未來15年節省約240億美元的成本,到2030年將有潛力為中國經濟帶來3萬億美元的增長機遇。“工業互聯網”就像一個支點,有了這個支點,可以撬動整個工業世界。